媒体报道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海峡教育报】按下立体帮扶“快捷键” 跑出发展资助“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2-07-09    作者:     来源:     点击:

按下立体帮扶“快捷键”跑出发展资助“加速度”

——访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海峰

■本报记者 林密 通讯员 杨亮

“早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时期,学校就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同时更注重扶志与扶智,着力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分管资助工作的校领导,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林海峰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多年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

林海峰说,新学校设立以来,学校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完善精准资助体系,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水平。一方面,健全“奖、助、贷、勤、补、减、偿、绿”八位一体的立体资助体系,突出“精准帮扶”与“快捷资助”;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加快推动受助学生“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突出“资助育人”与“发展提升”。

优化顶层设计让资助体系更加立体公正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制度设计是关键。要调动全校各级力量来为学生资助服务,要让每个困难学生公平享有受助权利。”林海峰副书记说,学校一直以来注重优化制度设计,用制度来说话,通过构建“48N”体系,切实增强资助工作组织保障。

一是完善“四级”资助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二级学院成立院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小组,各班级成立以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工作组,负责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其他相关学生资助评议工作,逐步形成了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院-班级四级资助工作机制,汇聚全校上下各级合力,确保各项资助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二是搭建“八位一体”资助体系。近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各类奖学金、各类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参军入伍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绿色通道“八位一体”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通过各类助学金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的学习生活,通过各类奖学金进一步扩大资助面,更好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勤工助学使学生主动受助,用自己的劳动摆脱困难。

三是健全“N项”资助管理制度。学校在原有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资助制度基础上,先后修订出台了《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试行)》等十二项学生资助相关实施办法,确保国家和省里的各项资助政策宣传到位、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深化精准资助让帮扶解困更加便捷高效

近年来,学校加大摸底排查力度,不断把资助工作做细做实,通过简化助学金发放流程,第一时间把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上,及时解决学生的困难。林海峰介绍说“:学校虽然存在困难,但是再困难也要把资助工作落实到细处落到实处,并贯穿到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让资助工作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实际工作中,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工作,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让家庭经济困难同学安心学习,解除后顾之忧。

一是开展资助家访,做好困难情况精准摸底。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实地家访与云家访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开展两次“家校关怀万里行”活 动。通过家访活动将“精准资助”工作延伸到学生家中,将温暖与政策送到学生手中,有效获取学生资助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家校联系网络,为更好地做好精准资助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解决新生难题,助力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每年九月迎新季,为保障新生顺利入学,学校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为新生提供了缓交学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以及国家助学金、大学生医保等政策咨询服务,普及金融知识安全宣传。同时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准备了“八个一”爱心大礼包:一份防疫健康包、一份生活补助金、一个助学U盘、一套爱心学习用品、一份中秋礼饼、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一份免费的福州市大学生医保、一份国家助学金,把学校的温暖送到学生心坎上。

三是佳节送爱心,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地度过传统佳节,学校每年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文娱活动,开展慰问座谈活动,了解学生的困难与诉求,学校领导还为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慰问金,同时向困难学生家庭寄送暖心大礼包,并附上学校向家长问候的小贴士,把温暖送到学生家中。

四是设立专项补助,解决学生临时困难。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学校设立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临时困难补助专项补助金,为武汉籍等学生因疫情影响造成家庭经济临时困难需要紧急救助的发放补助金,2020年疫情暴发至今已发放疫情专项临时困难补助金近20万元。2021年河南、山西接连遭受洪涝灾害,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了洪涝灾害专项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因灾遭遇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个别学生突发临时家庭变故的,学校也及时了解情况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切实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

五是助力“云求职”,保障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疫情暴发以来,学校设立了疫情防控期间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求职网络流量专项补助,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孤儿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流量专项补助。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困难毕业生求职应聘,学校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帮助他们解决求职创业困难,实现顺利就业。

推进发展资助让学生素养更加综合全面

谈到学生资助工作,林海峰认为,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关键是靠教育。他说:“孩子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我们要通过学校的教育,引导他们克服因贫困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勇敢面对现实,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这些孩子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素养,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在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教育和正向引导,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全力促进其成长成才。

一是搭建发展型资助平台,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学校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设立了近600个校内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近500个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涵盖了学生事务助理、日常行政工作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助理、党团活动室管理员助理和学生宿舍管理员助理等领域。在规范管理好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学校积极扩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先后与福清市火车站和福清市政府共建设立福清动车站便民服务勤工助学岗位和福清市文明城市建设卫生督查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同学通过自身劳动,发掘自身潜力,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也进一步培养学生崇尚劳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二是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推动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每年定期开展资助育人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扶志”与“扶 智”活动,将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实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受助学生自信自强,成长成才。例如开展“助学 筑梦 铸人”征文、诚信教育等主题活动,教育学生树立梦想、学会感恩、重诺守信;开展新生入校后的“金融知识进校园”金融知识安全教育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升金融安全意识;鼓励困难毕业生应征入伍、面向基层就业,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考研指导、心理辅导等,引导他们做好规划、增强自信,提高就业与升学竞争力;开展与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子助学帮扶活动,提升其学习能力;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突显学校职教办学特色;深入推进“三创”教 育,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学科技能竞赛,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赛事奖项10余项,省级赛事奖项100余 项,历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应征入伍比例均超过学校平均值。

三是发挥榜样力量,营造资助育人良好氛围。学校充分发挥“福建省学生资助志愿者服务联盟-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作用,将受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资助队伍,通过组织国家奖学金学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以同学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身边同学克服困难、战胜逆境、向上向善,实现从“受助”到“助人”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解困-育人-成 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持续开展“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励志先锋”人物评选活动,选送优秀学生代表参加福建省国家奖学金表彰大会,在学生群体中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资助育人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通过宣传栏、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开辟励志事迹专栏,广泛宣传受助学生奋发向上、励志成才的先进事迹,在全校营造学习先进、对标榜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