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乐学外语文章,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不断创新“三全育人”模式,以“伴读”为载体,创设多元语言环境,逐步构建和完善融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外语类专业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
伴读计划 提升学习外语能力
陈依淇是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入大学伊始,学校就为她配备了导师。“每名新生都有导师,帮助我们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陈依淇介绍说,依托新生导师制,所有大一新生不仅在学习初期便确立了提高阅读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目标,还在导师的推荐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最重要的是,导师会对我们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陈依淇说道。
事实上,新生导师制只是外语学院以“伴读”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师生共同互动阅读中,完成青年学生价值塑造、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深入开展了五期“院”书香与你“长”伴——“院长伴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图)。这学期开学伊始,如往常一样,外语学院院长黄清贵,副院长郑静、肖晶定期赴约,来到校园的静谧处或是教室里,与商务英语、英语和日语三个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一起晨读。据统计,目前已陪伴超过290名学生一起晨读,倾听学生们对所读书籍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探讨了解他们对外语知识的理解和吸纳,适时进行点评指导。
以“伴读”为着力点,外语学院还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师生外语教学沙龙,通过《英美报刊选读》《中国文化》《英语国家概况》等阅读拓展类英语课程提升学生阅读技巧。此外,结合“英语角”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创设交流话题,为喜欢阅读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阅读体验,提升阅读技巧的途径;“听说写译”语言实践活动推动学生阅读成果的运用、阅读感悟的分享;“云伴读”活动充分发挥学院“网络名师”的作用,依托U校园、iwrite写作平台、itest测试平台和“书海垂钓”微信公众号,线上提高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构建可循环阅读生态圈,形成浸润式教育特色,全面提升了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水平,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三全育人”改革,构建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丰富载体 不断优化语言环境
2023年4月中旬,在外语学院“‘易’起晨读吧”活动表彰大会上,英语专业大三学生陆露作为学生代表畅谈了关于晨读的收获。“坚持参加晨读活动对磨砺自身意志、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优良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她认为,充分利用晨读时间,努力学习、踏实向前,在养成好习惯的基础上坚持不怠,成就自我。
“‘易’起晨读吧”活动是外语学院开展大学生浸润式教育实践的品牌活动之一,目前已连续开展了五届,为学生提升外语水平带来实打实的助益,受到学生一致欢迎。
“通过带动全体外语专业学生晨读,学院的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副院长肖晶告诉记者,英语演讲大赛、日语配音大赛、党史金句我来译等活动同样火热。
在2023年“以声逐梦,音你精彩”外语配音大赛决赛上,10个学生团队通过对人物角色的揣摩,对节选视频片段进行配音,他们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外语配音大赛为热爱外语学习的同学提供了展示自身才能的平台,有效提高了同学们对外语学习的热情与自身的学习素养。
此外,学院还着力打造主题阅读书廊,以学院欧美风情实验室为依托,以教室、宿舍为平台,以走廊为园地,构筑不同的主题阅读书廊,提供经典书籍给师生阅读,展示学生精彩阅读作品;打造外语写作工作坊,聚焦外语写作教学技能、学术论文写作等前沿主题,着力加强学生外语写作沟通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力。
“外语专业是中西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碰撞激烈的前沿学科。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长期学习外国语言文化,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林俞男认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坚持把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成为理想信念坚定、胸怀中国情怀、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外语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育人命题,是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原文链接:https://www.fqxww.cn/out/20230707/IVs7921fO1.shtml